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揭幕。步入第51年的CES是全球科技界的“王牌展会”,谷歌、微软、英特尔等科技大佬一个不落,纷纷展示了其最新技术和产品。
不过,今年的CES也被业界戏称为中国企业冠名的“China-ES”:粗略统计显示,参展的中国企业大约占所有参展商的三分之一,或许能与美国本土参展商比肩。
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展会上大显身手,与“中国创造”的飞速发展不无关系。CES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(CTA)分析,今年展会有三大趋势:一是AI(人工智能),二是智能城市,三是语音计算。包括阿里巴巴、百度、华为、科大讯飞等中国企业,恰恰在这些领域有着卓越表现。
“参观非常累,展商分散在不同的场馆里,不同场馆的距离还特别远。从硬件看,这里真不如上海、北京的一些展馆。”CES的中国参展商代表之一、在网易严选工作的刘真卿发现,即便是会展设施齐全的拉斯维加斯,展馆硬件的“硬伤”也不少。
从CES官方信息看,本届CES的展览搭建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,由三个展区组成,每个展区包括会展设施和相关酒店。不过,这三个展区分别被冠以“东”“西”“南”三个方向,其中东展区和西展区距离约1公里,但它们与南展区相距4公里以上。虽然不同展区之间有公共交通,但据刘真卿体验,由于参展和观展人数众多,当地堵车严重,从东西展区到南展区,有时路上单程耗时近1小时。
相比之下,上海的会展设施要优越很多。截至2017年底,上海已有12个规模不同的展馆,其中2014年底落成、昵称为“四叶草”的国家会展中心更是“巨无霸”,可供展览的面积达50万平方米。
在部分CES中国参展商眼里,CES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高:参与CES的大多是行业知名企业,而主办方CTA评出的各种奖项也很有公信力。
“我们来CES是想获得全球市场的认可。”能力风暴(Abilix)是上海的一家教育机器人企业,参展人员觉得CES的观众质量很高,不仅有来自投资界的专业人士,还有行业专家、媒体等,在第一天的展会上,他们还遇到全球数一数二的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在观展。“通过来CES,我们有机会让国际市场了解我们的产品,而且能寻找合作伙伴。”
在参加CES报道的美国记者安德鲁・强生眼里,拥有51年办展经验的CTA在服务企业和媒体上“很有两把刷子”:“CES的参观费用是300美元,不是一笔小数目,但如果你是记者并提前注册,就能免费参观。”他觉得,比起免费,CTA更聪明的地方在于担任了记者与参展商之间的桥梁:“注册时需要输入报道方向,之后CTA会不断发送展会和相关企业信息给记者,这既方便了记者工作,也有利于展商推广自己。”强生表示,展会的一些服务也让参展商和观众觉得周到。比如,展区里有很多举着带有“问我(Ask Me)”标签的工作人员,随时帮助展商和观众。
在另一家上海企业塔普翊海的技术总监康大智眼里,CES的号召力还带来很多衍生服务:他们公司不仅在正式的4天展会中有展位,还参加了CES序展、仅针对媒体开放的“数字之旅(Digital Experience)”:“这个展览不是主办方举办的,而是由pepcom举办,只有3个半小时、100多家企业参加。但来的媒体特别多,意味着我们有机会从CES的几千家参展商中脱颖而出。”
或许从知名度看,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还没有哪一场展览可以与CES媲美。但在C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瑞・夏培罗眼里,上海培养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会品牌并不意外。谈及为何将CES 亚洲展选址上海而非亚洲其他城市时,夏培罗说:“上海有两个非常活跃的国际机场,酒店会展设施也很发达,虽然中国其他城市或亚洲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设施,但上海商业服务成熟,更适合‘消费电子’这一主题,而且中国也缺少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展览。”
同时,夏培罗为上海的影响力惊叹:CES亚洲展开展3年来,参展商的年增长率是15%、观众的年增长率是30%,只用了3年,CES亚洲展的规模就翻了一番:“我们用50年时间才把拉斯维加斯的CES展做到现在的水准,但按照上海的势头,CES亚洲展可能只要10年时间就能赶上拉斯维加斯CES,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消费电子展。”
“CES是由第三方机构主办的,但在上海,可以由政府搭台,引导专业机构举办类似的以创新为主题展览。”另一家参加CES的上海企业代表觉得,这样的展览,契合上海提出的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”的目标。如果政府搭台办展,不仅能体现出政府对科创的重视程度,而且有利于树立展会的权威性; 而引入专业机构,可以用好上海会展产业的软硬件优势,加快打造上海的“王牌展会”。